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骨質疏鬆症的分型、檢查及風險評估,超音波、DXA檢查是差在哪邊?

  今天要來稍微跟大家講一下骨質疏鬆。常常有人說, 老人家最怕跌倒 ,其實後續的原因是因為跌倒之後就有可能開始臥床。而老人家臥床之後就會有很多後續的併發症,像是肺炎、尿道感染、肌少症等等的產生。回到跌倒這個議題上,為什麼跌倒之後很容易開始臥床?因為 老年人有時候有骨質疏鬆,跌倒之後常常會有大腿骨、髖骨,甚至是脊椎骨的壓迫性骨折 ,這就造成了日後可能要臥床的情況,所以骨質疏鬆症是不可以輕忽的。 骨質疏鬆症的分類及成因   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症可以分成兩種類型,見下表。承重的骨骼像是脊椎骨大多由海綿骨構成,所以才會說停經後的骨質疏鬆很容易造成脊椎骨壓迫性骨折。當然老化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 30歲以後骨質就開始流失。男性大概每年0.3%,女性大概每年0.5%,但女性停經之後的流失速率可以達到每年2~3%,上升十倍 ,其實是非常驚人的。所以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存骨本,這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 .家庭醫師臨床手冊第四版   而除了老化跟雌激素缺乏造成的骨質疏鬆之外,還有一些危險因子有可能會造成你的骨質疏鬆歐!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有沒有。體重過輕也是一個危險因子歐!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   目前骨質疏鬆症主要常見的有兩種評分系統,也就是T score跟Z score。下面大家可以看看T score跟Z score的差別,下次檢查後就可以先看看自己的報告囉!   去醫院最常看到的報告還是Tscore,所以就記得這個值越大越好,最好是正的。另外一個Z score是用來給醫師評估是不是不是老化造成的骨質疏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就好。 骨質疏鬆症引發骨折的風險評估     在 2 0 0 8 年 的 時候 ,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出了一套骨質疏鬆症引發骨折的風險評估系統,稱為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這套系統可以預估十年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及髖骨骨折風險,很幸運的有繁體中文版本可以使用,大家可以上去評估看看自己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你 10年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達到10%,髖骨骨折風險達到1.5%以上,會建議到醫院尋求醫師的協助 (目前此系統只適用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評估)。 網址: FRAX台灣版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方法   目前 骨質疏鬆症的診

如果有脂肪肝了,該怎麼辦?要如何治療?

  這次照慣例放上一塊美味的鵝肝當作招牌,看這塊鵝肝油油亮亮的樣子就知道它的脂肪肝非常嚴重,還要加價400塊錢才吃的到。是說它已經沒有救了,但是你的肝絕對不能沒有救!所以待會我們就來看看脂肪肝到底要如何治療以及那些人有脂肪肝之後容易合併脂肪肝炎。 單純脂肪肝進展成脂肪肝炎的危險因子 如果你有脂肪肝而且又有合併下列情況的話,你的單純脂肪肝很容易變成脂肪肝炎歐! 脂肪 肝 的 治療   脂肪肝的治療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幾個部分: 非藥物治療及建議   戒酒   如果已經是脂肪肝炎的病人,會 建議戒除任何形式的酒精攝取 ,這點非常重要。   疫苗施打   建議施打A型肝炎及B型肝炎疫苗 ,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A或B型肝炎可以到醫院來檢測歐!   減重   減重是目前最主要的非藥物治療脂肪肝的方式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BMI是屬於過重或者是肥胖的病人,基本上都是會建議你減重。如果能夠減輕體重的5~10%,對於脂肪肝的改善就有相當的幫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減重的速度不可以太快,大概維持在每周減輕0.5~1kg即可。根據研究,如果減重的速率太快,反而有可能導致肝門纖維化,加重肝硬化的風險。有一篇研究採用極低熱量減肥法(每天熱量控制在900大卡),結果發現在減重速率較快的那群人(>0.28kg/天),有72%發現造成輕度的肝門纖維化。   每天如果能夠減少500大卡的熱量攝取,大概一個禮拜就可以瘦0.5公斤左右。所以在這之前,其實可以算算自己每日所需的總熱量到底有多少,再來依據飲食跟運動搭配,下面大家可以看一下熱量的計算方法(採用世界衛生組織計算法)。    所以如果舉例一下,假設一個32歲的男生,體重85公斤而且是不太愛運動的話,那他每天所需的熱量為:(0.0484*85+3.6534)*240*1.3=2423.42大卡,如果想要減少500大卡的話,就是每天只能攝取1923大卡左右。大家可以自己來試算看看。順道一提,如果你愛吃的是炸大雞腿便當,那一個就可能逼近1000大卡左右。 藥物治療   維他命E補充   其實維他命E的使用很早就開始有研究,不過結果是眾說紛紜。但是普遍來說,如果你是 沒有糖尿病且沒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在合併有纖維化的時候可以考慮每天補充400IU

脂肪肝很嚴重嗎?

什麼是脂肪肝?   這次換上好吃的鵝肝當作封面,其實鵝肝就是鵝的脂肪肝,吃起來雖然美味但是有點不人道。而不管是鵝肝或是豬的粉肝會好吃就是因為裡面[油]很多所以才會有滑順的口感。人當然也會有脂肪肝,一般來說目前脂肪肝的定義就是肝臟組織內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 的總量超過肝總重的 5% 以上,或者是肝組織切片超過 10% 以上的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的情形。講白話的意思就是你的肝臟鵝肝化了,太油!   在 台灣過去的研究中,成年人的脂肪肝盛行率約26~34%不等,甚至超過了B、C型肝炎的病人數 ,可以說是國內最常見的肝臟疾病 。隨著年紀增加盛行率也隨之升高,台北市老年人的盛行率更是超過4成以上,在計程車司機的族群中甚至高達6成。所以我在健檢的時候時常看到病人有脂肪肝,而且大家也會一直問說這到底要不要緊呢?下面大家就來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脂肪肝有哪些分類?   在比較古老的觀念中,脂肪肝一般都被認為是一個良性的疾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但是隨著大家的研究逐漸發現,其實脂肪肝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後果有可能很不好。脂肪肝常見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粗分為酒精造成跟非酒精造成,其中酒精造成的脂肪肝在國外的比率比較高,但在台灣比較低,所以在這邊我們先不討論酒精造成的,我們先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來探討,另外下一篇會講脂肪肝的預防及治療部分。 脂肪肝發炎到底嚴不嚴重?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意思就是肝臟有脂肪過多的現象,但是肝臟還沒有發炎。相反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的意思就是除了肝臟油太多之外,還造成肝臟的發炎。一般抽血檢查就可以看到肝功能升高的現象,常見的就是GOT跟GPT的升高(麩胺酸草酸轉胺脢及丙酮酸轉胺脢) 。長期下來肝臟的發炎累積,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大家可以看看下圖。    一般來說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在全世界的盛行率約5~40%不等,而其中有6~13%的人會變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而有10~29%的人會因為這樣產生肝纖維化造成肝硬化,最後有4~27%會變成肝癌,所以不容小覷!   所以如果你是脂肪肝且有肝功

大腸激躁症的禁忌食物(FODMAP)

大腸激躁症   在這裡特別放上一張冰淇淋的圖片,炎炎夏日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歡來點冰品消暑,說真的我自己也不例外(不鼓勵大家效法!)。另外,有一群人在吃冰的時候有可能需要再想一想......   其實大腸激躁症可以算是一個很普遍的疾病,在全世界大概有 14%的女性及8.9%的男性 可能有大腸激躁症,而且又以50歲以下的族群比較常見,而在 台灣的累積盛行率更是高達23% 。由於大腸激躁症目前缺乏有效的檢查,目前是以臨床症狀為診斷標準。依據羅馬準則(目前使用的是2016第四版),在有下列情形時就可以考慮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腹部疼痛超過三個月,每週至少一天以上(有些2006舊版會寫 每個月至少三天以上 ),且合併有以下任兩項即可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1.症狀與排便有關(舊版為 通常腹痛在排便後有所改善 ) 2.腹痛伴隨排便頻率之改變  3.腹痛伴隨糞便形態或外觀之改變    所以大家可以稍微自己診斷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可能罹患大腸激躁症,如果懷疑的話可以來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之後在後續文章會再寫一些大腸激躁症的治療給大家參考。 我如果得到大腸激躁症,平常有什麼不太能吃的食物嗎?   依照目前的研究,有一群食物其實不太建議有大腸激躁症的人吃,這群食物簡稱為FODMAP ,他們是fermentable oligo-, di-, and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的縮寫,翻成中文指的是可以被發酵的寡醣、雙醣、單醣和多元醇。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是霧煞煞,到底這個東西是在說什麼?所以又到了小科普時間。 1.寡醣:常見如果寡糖、木寡糖與異麥芽寡糖,基本上和纖維質一樣不好被消化和分解。 2.雙醣:常見如蔗糖、乳糖、麥芽糖,需要經過消化變成單醣後才會被吸收。 3.單醣:常見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這個在市售飲料就很常添加了。 4.多元醇:常見如木糖醇、山梨糖醇,有甜味而且無法被細菌代謝,很常添加在口香糖來避免蛀牙。   這樣大家有比較了解嗎?下面有一些含這些醣類成分比較高的食物給大家參考: 寡醣 雙醣 單醣 多元醇 小麥、大麥、黑麥、洋蔥、韭菜、大蒜、青蔥、朝鮮薊、甜菜根、茴香、豌豆、菊苣、開心果、腰果、豆類、扁豆和鷹嘴豆 牛奶、

咖啡與骨質疏鬆

咖啡到底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   長久以來,大家不管是從媒體或是口耳相傳都有一個觀念,喝咖啡會造成骨質疏鬆。常常在門診我也很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不過在醫院,醫師自己喝咖啡實在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我有同事每天一定要喝一杯咖啡,不然自覺工作效率就會變差。我自己本身也會喝咖啡,不過我每次喝的都是拿鐵。今天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目前的科學證據中,喝咖啡到底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這件事。 答案是會,也不會   有些研究顯示,在停經婦女及比較瘦的人身上,可以觀察到每天攝取大於300mg咖啡因而且鈣質每日攝取較少(<700mg每天鈣質)的人觀察到較易有骨質疏鬆的現象,風險比是1.20(95%信賴區間是1.07-1.35)。也就是說,在 停經及比較瘦的婦女且每日攝取咖啡因較多但鈣質攝取較少的那群人與其他人相比,得到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是1.2倍 。但是如果BMI正常或較重的婦女,鈣質每日攝取>800mg的女性,則咖啡因的攝取看起來是不會造成骨質疏鬆。   小科普一下,風險比值是被用來比較兩組之間 發生這件事件所需的時間 (time to event)比值, 即是介入組發生該事件的風險除以對照組發生該事件的風險比值。有點難懂的話,就記得風險比只要高過於1,代表該事情與對照組相比較容易發生,相反小於1就比較不容易發生。 那我喝茶會不會骨質疏鬆?   神奇的是,依照目前的研究,雖然茶跟咖啡都含有咖啡因,但是發現到 喝茶的族群比起不喝茶的族群,平均骨質密度多了2.8~5.0% ,而且骨質密度流失的情況也比較慢,推測是與茶葉中所含的類黃酮素有關     那每天到底攝取咖啡因的標準在哪裡?   依據美國2015-2020飲食指南,裡面建議的每日咖啡因攝取上限在400mg,而台灣的食藥署其實也有規定國人每日咖啡因攝取上限在300mg。此外,如果以煮咖啡的方式來說的話,有這些大原則:咖啡粉量多的咖啡因會大於少的、浸泡時間久的會大於短的、萃取溫度較高的會多於低的,所以一般來說美式咖啡>法式壓濾壺>虹吸壺>摩卡壺>手沖咖啡> 義式咖啡>冰滴。下面有常見一些飲品含咖啡因量可參考: 所以,只要你每天攝取的咖啡因量<400mg,而且每天補充的鈣質>800mg,又不是太瘦的人,那就可以安心啦! 所以喝拿

維他命C與感冒

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嗎?   從以前就可以常常聽到說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到底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其實我自己在感冒的時候也很常吃維他命C,一天吃到1000mg左右,有時候好像真的有那麼點效果。不過醫學是個講求證據的科學,所以我們就來看看目前證據怎麼說。   依照考科藍實證研究在2013年時發表的一篇系統性回顧',該研究蒐尋1966-2012年間發表的期刊,並排除每日維他命C補充小於0.2g的研究,最後收錄約11306人的研究報告做統計。 維他命C在一般人對於預防感冒沒有效果   不管是每天規則使用大於1克甚至到每天大於3克維他命C的研究,對於感冒預防的相對危險性為0.97(95%信賴區間是0.94-1.0),代表沒有統計上的意義。   在這邊順便跟大家小科普一下,相對危險性代表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與非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在這邊指的就是使用維他命C與沒有使用維他命C之後得到感冒的比值。這個值越小,代表越有保護力,如果跨越1.0代表沒有意義。 短期高體力勞動者使用維他命C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在針對新兵訓練、馬拉松及溜冰選手短期訓練營的研究,即使這些研究每天額外補充的維他命C只有0.25~1克,但相對危險性為0.48(95%信賴區間是0.35-0.64),代表有顯著的保護力。   不過因為高強度運動之後有時會造成氣管收縮造成類似感冒症狀,所以這些減少的到底是不是一般常見所謂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有爭議,但維他命C的確是可以減少運動後的氣管收縮。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針對美國海軍陸戰隊做長期補充的研究顯示預防效果又不大了。 分類 研究數 相對危險值 感冒一次以上的 29 0.95 [0.92, 0.98] 一般族群 24 0.97 [0.94, 1.00] 高體力消耗族群 5 0.48 [0.35, 0.64] 維他命C補充可以減少感冒的天數   研究顯示,在成人統計發現,使用維他命C補充減少8%的感冒天數。在兒童方面,可以減少約14%的感冒天數。而在兒童的進階分析更可以發現,如果維他命C劑量拉到每日1-2克,天數更可以減少18%。但是大多數研究顯示,如果等到感染

隱藏在生魚片裡的寄生蟲到底可不可怕?

台灣人最愛的生魚片    台灣人非常愛吃海鮮,一年吃掉的海鮮比全球平均高出1.9倍。而生魚片及壽司在台灣的大街小巷更是隨處可見。根據統計,台灣人愛吃的生魚片依序為鮭魚、鮪魚、旗魚。其實我也很愛吃~尤其是鮭魚,入口即化的口感著實令我著迷!    只是,以前在醫學系上課的時候,有一堂課是寄生蟲學。當時指導的老師去市場採買新鮮的白帶魚然後特別囑咐魚販不要去除內臟給我們用。同學們把魚的胃部切開之後紛紛驚呼!這是什麼東西? 非當事魚        這就是海獸胃線蟲.....教授淡淡地說     沒錯,海獸胃線蟲是一種海洋中哺乳類很常見的寄生蟲!成蟲最大可以長到10公分左右!在海洋中的循環大家可以看看~ https://www.cdc.gov/parasites/anisakiasis/biology.html    簡單來說,海水裡一開始會有海獸胃線蟲的蛋,發育成小幼蟲之後在游啊游的時候被甲殼類生物吃掉之後,發育成第三期幼蟲。小甲殼類又被小魚吃掉(像是鮭魚、鮪魚、旗魚、鱈魚、鯡魚、魷魚)。這些第三期幼蟲會跑到小魚的胃及肌肉組織內,當小魚再被大魚、海洋中的哺乳類吃掉(海豚、海獅等),這些寄生蟲就會長大成成蟲,排出蛋繼續他的一生。   人是偶然宿主,目前幼蟲在體內不會變為成蟲 。在人體內他很可憐,最終的命運就是死亡。但是有時真的會穿破胃黏膜及腸道黏膜,造成膿瘍的發生,甚至造成腹膜炎。不過腹膜炎的病例很少,大多只會造成急性的腹痛、噁心及嘔吐,常在吃入含寄生蟲魚肉的12-24小時內發生。如果他跑到腸道有可能造成腸道慢性發炎,引發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多、慢性腹瀉及過敏反應。據統計海獸胃線蟲造成的腹痛在日本每年約有2~3000例左右。    我們可以如何預防?   依照美國食品藥物衛生管理局建議, 海鮮最好要煮熟(建議煮到中心溫度達到攝氏63度以上),或者是冷凍到負20度以下至少七天就可以將寄生蟲卵殺死 。所以下次你在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許可以抬頭問問你面前的師傅看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如 果 不 幸 感 染 , 該 如 何 治療 ?   其實有可能被感染而不自知,所以依據研究被感染的案例數有可能被低估,有時蟲體也會造成過敏,所以以前吃海鮮過敏也有可能是因為吃到寄生蟲。大多數的感染因為蟲體不會發育成成

淺談維他命D

     VitaminD      身為一位家庭醫學科醫師,很常會被病人問到「醫師,我可以吃這個保養品嗎?」 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的保養品基本上可能療效不會很大,你可以想一想,如果真的很有效,早就被人家拿去賣超貴然後賺大錢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來討論一下維他命D,最近有很多新聞都在講維他命D的好處,還有缺乏會如何如何。正常來說維他命D主要來源是接受日照(每天約10~15分鐘手掌大小面積接受日照即足夠)。而目前主要抽血檢查是測血中25(OH)D的濃度來看你維他命D是否足夠。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05-2008所做國人維生素D營養狀況初步分析結果顯示, 19歲以上國人,超過65%有維他命D缺乏的情形,而且女性狀況又比男性嚴重,將近7成的女性有缺乏的情形,而且南部民眾維他命D含量並沒有比較高,原住民倒是比較不缺乏。   而根據這個研究也發現,國人飲食中維他命D主要來源最多是魚類(鮭魚、沙丁魚)、奶類及蕈類,其中魚類可佔約4成以上,而蕈類可佔3~5%,成為純素食者重要維他命D食物來源。 目前的研究到底發現維他命D有哪些好處呢? 肌肉骨骼方面 肌力衰弱: 總和來說,目前的研究結果眾說紛紜,有的研究顯示對於肌力衰弱有改善,有的則沒有結論。但是如果是先天基因異常而無法合成維他命D的兒童,我們是可以觀察到肌力衰弱的現象。 老人跌倒: 目前有一些大型研究反而發現極端高劑量的維他命D(60000IU/月)反而會增加跌倒的風險。但700~1000IU/天維他命D補充加上鈣質及平衡運動訓練在國際上普遍被認為對於預防老人跌倒有正面的幫助。 癌症 大腸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8年的Vitamin D and Cancer報告中顯示,維他命D不足可能與大腸癌有關。有一篇大型研究更顯示,血中25(OH)D濃度每上升4 ng/mL,大腸癌風險就降低6%。 乳癌: 目前研究顯示在停經後婦女,如果血中25(OH)D維持在27~35ng/mL,可能可以降低乳癌的風險。 前列腺癌: 目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維他命D對前列腺癌的好處或壞處。 免疫系統 上呼吸道感染: 依據BMJ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補充維他命D可以顯著減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