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出國的旺季,相信很多人已經訂好行程。最近旅遊醫學門診多了很多前來諮詢的民眾,很多都是說要去瑞士、斯里蘭卡、西藏或者是尼泊爾等等的地方,擔心會遇到高山症的問題所以前來拿藥。因此,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所謂的高山症!由於涵蓋三種不同子疾病,篇幅可能會較長一點點......
而高海拔疾病會產生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缺氧,隨著高度的升高,空氣中所含的氧氣量也逐漸下降。在3000公尺的高度,吸入的氧氣約只有海平面的69%,升高到聖母峰的高度(8848公尺)更是只有海平面的28%。值得注意的是,冬天時的大氣壓力會比夏天低,而晚上的大氣壓力也會比白天更低,所以一般高海拔疾病晚上會更嚴重。依據研究,同一個地點早晚的壓力差可以導致相當於海拔多了200公尺的高度,氧氣量會更稀薄。根據報告顯示至1,850至2,750公尺活動,急性高山病發生率為22%;登至3,650公尺高度的山友,其急性高山病發生率為34%。
缺氧的時候,身體為了適應低氧的情況,體循環會有血管擴張的現象,而肺循環則發生血管收縮,另外腦血流量會增加,其他影響包括休息及運動時的呼吸、脈搏、血壓、心輸出量都會升高,讓你休息時也會喘,增加換氣,這也是高海拔疾病會有頭痛、腸胃不適跟肺水腫、腦水腫的原因。
而高度其實也有稍微區分,大家可以看看下表,像台灣的武嶺(3275公尺)或玉山(3952公尺)都算是高海拔了歐!
2018年美國最新版急性高山病評分表(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指數)大家可以看看下表,最新的指南是建議在到達高山6小時候再使用此量表評估,因為6小時內可能會有其他誤差像是登山時造成的體力耗盡等等,但也不代表高山症一定不會在6小時內發生。
其中頭痛這個項目至少要有一分,且總分至少要有三分以上會比較像高山症,不過就算沒到三分也不能說一定沒有高山症。總分3分到5分為輕微急性高山病、總分6分到9分為中度急性高山病、總分10分到12分為嚴重急性高山病,可能需要立即下撤或積極治療。不過一般來說,急性高山病算是高海拔疾病裡面比較良性的,大部分的人都會逐漸緩解,不像腦水腫或肺水腫需要立即下撤高度,不然會有生命的危險。
高海拔疾病及成因
今天不是要說高山症嗎?怎麼會是高海拔疾病呢?其實依照目前國際上的趨勢,高山症這個比較籠統的名詞已經漸漸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海拔疾病這個名詞。因為事實上,不是只有去高山才會發生,只要是急遽的海拔高度變化皆有可能發生,所以改用了這個新名詞,所以下次有人問你,要專業的說是高海拔疾病歐!而高海拔疾病又包含了三種主要的病況,分別是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高海拔腦水腫(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和高海拔肺水腫(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而根據統計,在旅遊中會遇到的不適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與腸胃道疾病之外,高海拔疾病是第三名。而高海拔疾病會產生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缺氧,隨著高度的升高,空氣中所含的氧氣量也逐漸下降。在3000公尺的高度,吸入的氧氣約只有海平面的69%,升高到聖母峰的高度(8848公尺)更是只有海平面的28%。值得注意的是,冬天時的大氣壓力會比夏天低,而晚上的大氣壓力也會比白天更低,所以一般高海拔疾病晚上會更嚴重。依據研究,同一個地點早晚的壓力差可以導致相當於海拔多了200公尺的高度,氧氣量會更稀薄。根據報告顯示至1,850至2,750公尺活動,急性高山病發生率為22%;登至3,650公尺高度的山友,其急性高山病發生率為34%。
缺氧的時候,身體為了適應低氧的情況,體循環會有血管擴張的現象,而肺循環則發生血管收縮,另外腦血流量會增加,其他影響包括休息及運動時的呼吸、脈搏、血壓、心輸出量都會升高,讓你休息時也會喘,增加換氣,這也是高海拔疾病會有頭痛、腸胃不適跟肺水腫、腦水腫的原因。
而高度其實也有稍微區分,大家可以看看下表,像台灣的武嶺(3275公尺)或玉山(3952公尺)都算是高海拔了歐!
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
急性高山病指的就是在登高之後,出現的頭痛、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等等的現象,其實據統計,只要上升到1219~1829公尺就有可能發生急性高山病,不過更常發生在突然上升到2743公尺以上時。一般人可能在到達高處的數小時內就發生不適,也有可能拖到上升24小時後才發生。2018年美國最新版急性高山病評分表(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指數)大家可以看看下表,最新的指南是建議在到達高山6小時候再使用此量表評估,因為6小時內可能會有其他誤差像是登山時造成的體力耗盡等等,但也不代表高山症一定不會在6小時內發生。
其中頭痛這個項目至少要有一分,且總分至少要有三分以上會比較像高山症,不過就算沒到三分也不能說一定沒有高山症。總分3分到5分為輕微急性高山病、總分6分到9分為中度急性高山病、總分10分到12分為嚴重急性高山病,可能需要立即下撤或積極治療。不過一般來說,急性高山病算是高海拔疾病裡面比較良性的,大部分的人都會逐漸緩解,不像腦水腫或肺水腫需要立即下撤高度,不然會有生命的危險。
高海拔腦水腫(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
高海拔腦水腫算是高海拔疾病裡面最少見但是是最致命的一種,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做積極處理或下降高度患者通常會死亡。通常發生在高度到達3000~3500公尺的時候,發作的時間非常不一定,不過大約就是24~72小時這個區間。出現的症狀是神智或意識狀態改變及走路不穩或運動失調。
其中步態不穩被認為是高海拔腦水腫最重要且最有用的早期臨床指標。檢測方式就是腳跟對腳尖,如酒醉測試般向前走一直線,如會搖晃或偏離直線則表示步態不穩。如發現任何一位隊友,有步態不穩,走路搖搖晃晃時,縱使他沒有其它的症狀,都應先認定他已發生高海拔腦水腫,由於步履不穩發生6∼24小時內可致命,因此必須立即下降高度。
高海拔肺水腫(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高海拔肺水腫超過2500公尺就有可能發生,不過比較少發生在3000公尺以下。另外,高海拔肺水腫的發生時間通常比較慢,大約是在2~4天之後才會有症狀,所以大家很常會忽略,以為只是一般感冒,因此是高海拔疾病中最常造成死亡的原因。如果在山上出現下列症狀中的兩項就有可能有高海拔肺水腫,包含1. 即使在休息狀態下有呼吸困難、2. 咳嗽甚至咳出粉紅色痰、3. 虛弱無力或活動能力降低、4. 胸悶或胸脹感。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立即做治療或下降高度。
可能在高海拔會變嚴重的疾病
在跟大家講治療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談談在高海拔的時候可能會變嚴重的疾病,如果有下列疾病的病人,在到高海拔之前建議先諮詢醫師或做好相關的準備以免發生意外!
高海拔疾病的預防及治療
整個預防及治療大家可以看看下表,其中最簡單的應該就是下降高度,一般來說下降個500~1000公尺整個症狀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如果出現肺水腫或腦水腫的話會更建議下降超過1000公尺。
不過有的時候無法立即下降,因此除了給予氧氣治療外,攜帶式加壓袋可在幾分鐘內,將袋內壓力加壓至高於周圍環境2psi(約相當於0.12大氣壓)的壓力。如加壓至高於周圍環境2psi時,約相當於下降1,500∼1,800公尺。因此一般建議,如登山隊要上4,500公尺以上的高山,隊伍中應考慮準備一個加壓袋。目前國內在玉山國家公園之排雲山莊、塔塔加遊客中心及林務局臺東林管處之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管制站等皆備有加壓袋可供使用。
至於藥物中最常被使用的丹木斯其實是一種利尿劑,有促進碳酸排除的利尿作用,因此造成輕度的代謝性酸血症,而刺激呼吸增加換氣使血氧上升而產生效用。類固醇則是可以使腦血管收縮及改善微血管通透性,因此可以治療腦水腫病且是急性高山病的第二線用藥。鈣離子阻斷劑及威爾鋼或犀利士,則是有降低肺動脈壓的效果,因此可以治療肺水腫。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高山上不建議使用安眠藥物和酒精,因為這些物質都會造成中樞神經抑制,進而抑制呼吸使得血中氧氣濃度更差。飲食方面會建議吃高糖的食物,因為會刺激換氣減少缺氧的情形,但不建議使用碳酸飲料及吃豆類以免腸胃更加不適。
另外一般建議,要上升至3,000公尺以上,須先在1,500∼2,500公尺高度住一晚;到3,000公尺以上,睡眠高度每天不要增加超過600公尺。之後每2∼3天(或每上升1,000公尺),建議需休息一天。
所以,高海拔急病的預防及治療其實很簡單,一般要有基本認知1.要能夠認識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並能將之說出來。2.當有高山症狀(不論症狀多輕),不要睡至更高處。3.如在同樣高度休息後症狀加重,應降低高度。另外要注意自己本來就有的慢性病,行前先找醫師諮詢並先準備適當藥物,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有一個美好的假期!
家庭醫師劉奕關心您!
參考資料:
1. Scott A Gallagher, MD, High altitude illness: Physiology, risk factors, and general prevention, Accessed at 2018/07/02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high-altitude-illness-physiology-risk-factors-and-general-prevention?topicRef=183&source=see_link#H24
2. 旅遊醫學門診指南
3. Robert C. Roach, The 2018 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 HIGH ALTITUDE MEDICINE & BIOLOGY Volume 19, Number 1, 2018